top of page
作家相片Fusion

UVC 紫外線殺菌燈,你用對了嗎? 教您正確使用與選購UVC


▲ FusionAir 設計上,將紫外燈管配置於產品內,不外露的形式,可避免紫外線直射人體或動植物,故機器運作時可人機一室。


新冠肺炎疫情已進入台灣社區,民眾對於室內消毒需求也隨之提升,除了勤洗手、戴口罩與酒精消毒外,許多人會購買紫外線殺菌燈做室內空間消毒,然而若使用方式不正確,會造成人體健康的危害,日前專業試車手「Andy老爹」就因直接暴曬於外露的紫外線殺菌燈,造成角膜受傷、雙腳燙傷的意外。因此在使用紫外線消毒環境時,要特別留意正確使用方式,今天就來簡單介紹紫外線殺菌燈的相關資訊與使用注意事項,以及 FusionAir 所使用的紫外線殺菌燈有何不同。

一、不是所有紫外線都可拿來殺菌消毒

紫外線(UltraViolet,UV)波長介於 100~400nm 之間,紫外光譜又分為3個波段,包含 UVA、UVB、UVC。


1. UVA (波長介於320~400nm)

波長長,能量低,穿透力最強、可一路從大氣層抵達皮膚下的真皮層,會造成黑色素、皮膚曬黑。UVA 可根據波長再細分 UVA-1 (340~400nm)、UVA-2 (320~340nm)。UVA-1 常用於礦石鑑定、舞台裝飾、驗鈔等使用。UVA-2 (320~340nm)可到達皮膚表皮,它會引起皮膚曬傷、肌膚老化等狀況。訪間販售的防曬乳上常可看到標示 PA 數值,這個 PA 數值就是指對 UVA 的防護力,數值越高防護力就越高,可延緩曬黑的時數越長。


2. UVB (波長介於280~320nm)

UVB 會被臭氧層所吸收,約 2% 的 UVB 能抵達地表。UVB 能促進「體內礦物質代謝」和「形成維生素D」。防曬乳上常見的 SPF 值,即指抵禦紫外線 UVB 的防護力,數值越高代表 UVB防護力越高。


★ 夏日紫外線防曬小補充 ( UVA 與 UVB 差異) ★

夏日紫外線防曬, UVA 與 UVB 差異

整理自:彰化縣衛生局


3. UVC (波長介於100~280nm)

UVC 穿透力最差,通常會被臭氧層與雲層吸收,但它的波長短,能量最強,經證實能夠破壞細菌、病毒等病原體中 DNA/RNA的化學鍵,讓病毒與細菌因為無法正常製造蛋白質,而喪失繁殖能力或死亡。由於這個特性,過去 UVC 廣泛被用在如醫院、飛機、工廠、飲用水等環境與器材的消毒上。針對 Covid-19 的室內防疫,美國 CDC 也建議可於室內上層配置 UVC 紫外光,以抑制室內氣溶膠病毒傳播風險。

UVC 雖有消毒的效果,但它的穿透力較差,像是玻璃、塑膠都可能阻擋 UVC,若是被清消物被擋住,會影響到清消效果; UVC 為不可見光,市售的紫外光殺菌燈具會搭配藍紫色的光,讓我們可以看見它的照射範圍。


二、UVC 紫外線殺菌燈,使用注意事項?

UVC 的波長最短、能量也最強,能破壞細胞的分子結構,任何曝曬在 UVC 下的細胞都會受到傷害,包括人類細胞。過度曝曬於 UVC 下可能會造成導致皮膚紅腫發炎,甚至起水泡,眼睛角膜也會受傷;UVC 照射時會產生臭氧,臭氧過量也會對呼吸道產生刺激。另外,UVC若照射塑膠製品可能導致物品老化、脆化,布織品或地毯也可能褪色。


使用紫外線殺菌燈時應注意以下事項:(更多可參考經濟部標準檢驗局)

  • 使用前應詳閱產品說明書,並依照產品說明書使用產品。

  • 依據不同形式的紫外線消毒燈也有其使用建議:

    1. 固定式、移動式:應在無人、無動/植物的情況下使用。產品啟動後,要迅速離開消毒區域。

    2. 手持式:使用過程中不可對人體肌膚、眼睛等部分照射,眼睛不可直視光源。

  • 避免兒童、或無法理解正確使用方式的對象使用。

  • 不得作為捕蚊燈或一般照明燈使用

  • 如紫外線燈具的燈管是低壓汞燈(從外觀看燈管類似日光燈,但玻璃管是透明)且未標示「無臭氧」,請於消毒完成後通風至少30分鐘才可進入。


三、UVC紫外線殺菌燈,選購時應注意?

在選購紫外線殺菌燈具時可留意產品本身的相關資訊是否充足,選購時應注意: (更多可參考消基會)

  • 基本波長:是否有標示基本波長,如波長於 280nm 以下。

  • 功率:功率瓦數越高,適用的坪數越廣。

  • 有效消毒所需時間:可留意產品說明書的使用建議。據紫外線劑量的公式[K(殺菌劑量)=I(照射強度)×t(照射時間)],以同一紫外線劑量來說,高強度短時間與低強度長時間的效果相當。

  • 產品使用的適當距離:燈管規格不同,效果就不同,可參考產品說明書對產品使用距離之建議。

  • 燈管使用年限:紫外燈管與一般燈管一樣有使用壽命,隨著使用效能遞減,可觀察產品是否有燈管使用年限建議。

  • 檢附殺菌檢測報告。

  • 其他安全防護功能:為了避免人體或動物意外暴露在 UVC 紫外線殺菌燈具,也可挑選附有定時設定、活體感應(如人員/動物),遠端遙控、延遲啟動等功能之機型,避免紫外線對人意外地直接照射。


四、關於 UVC 防疫,你還有這個新選擇

一般市售常見的 UVC 殺菌燈在使用時,人員或動植物都要離開現場,避免紫外線直接照射帶來的健康問題,但也間接壓縮到人員室內空間可運用的時間。另外,紫外線燈照射有死角及遮蔽的限制,未照射到的部分,可能潛藏病毒細菌風險,造成清消不完全。操作上,各家 UVC 殺菌燈的功率與規格都不相同,清消時間長短與距離的拿捏,直接影響淨化效能。在保養上,尤其是外露型的 UVC 殺菌燈,若是沾染灰塵,也會大幅降低殺菌效率。


1. UVC+光觸媒+光離子催化技術 3道程序 淨化不馬虎

FusionAir「室內環境淨化系統」採用 UVC 紫外線、光觸媒,以及光離子催化等 3 層淨化程序,將通過機器的空氣經由高階氧化技術 (AOP, Advanced Oxidation Process) 轉換成淨化因子主動式釋放到環境中,所生成的環境淨化因子能夠主動破壞病毒的 DNA/RNA 及蛋白質使其失去活性;也能透過正負電荷相吸原理,將小至 2.5 微米的懸浮微粒(比一般氣溶膠 5 至 10 微米還要小)聚集並沉降,進而間接降低空氣傳播的風險。另外,淨化因子也能消除環境異味、表面抑菌,讓室內時時保有清新的空氣。


FusionAir 室內環境淨化系統採用UVC、光觸媒,可破壞病菌組織,使其喪失活性

▲ FusionAir 室內環境淨化系統採用3道淨化程序,可破壞病菌組織,使其喪失活性。


2. UVC 淨化環境 還可這樣用

產品設計上,將紫外燈管配置於產品內,不外露的形式,可避免紫外線直射人體或動植物,故機器運作時可人機一室;採用主動釋放淨化因子於環境中,可針對懸浮於空氣中的病毒細菌主動出擊,也能針對物體表面清消,避免淨化死角;產品內裝有光感測器,可監控 UVC 燈衰減狀態,若有異常狀態或燈管有塵汙,也會警示告知使用者,維持機器的淨化效能。



FusionAir 設計上,將紫外燈管配置於產品內,不外露的形式,可避免紫外線直射人體或動植物,故機器運作時可人機一室。

▲ FusionAir 設計上,將紫外燈管配置於產品內,不外露的形式,可避免紫外線直射人體或動植物,故機器運作時可人機一室。


傳統UVC紫外線殺菌燈與FusionAir差異

▲ FusionAir 室內環境淨化器與一般 UVC 紫外線燈之差異。


3. AIoT加持 時時監控 動態淨化

在淨化過程中,FusionAir 導入 AIoT 與雲端大數據等先進技術,在實際運用上,搭配室內環境感知器,可時時感測與上傳室內空氣中的氣體數據至雲端 (如:PM2.5、甲醛、氨、硫化氫、臭氧、二氧化碳、TVOC 揮發性有毒氣體等) ,再將收集到的感測大數據建立環境風險評估模型,並能針對不同汙染程度,連動室內環境淨化器,以適時的淨化效能。


目前台灣已有多家托老中心、照護中心、醫學中心等單位與我們合作,也期望在未來防疫的路上,Fusion智匯網能為客戶與消費者提供 24 小時持續不斷地健康好空氣。

---





參考資料

★ 泛科學,2021年7月8日。「紫外光燈」為何可以消毒?又要注意哪些事項?取自:https://pansci.asia/archives/325102

★ 元氣網,2021年6月7日。抗疫使用UV殺菌燈?專家:方法錯誤只是用心安。取自:https://health.udn.com/health/story/120952/5514217

★ 健康2.0 ,2021年6月11日。紫外線消毒殺菌很方便?千萬別做這動作!購買前必看5標示。取自:https://health.tvbs.com.tw/medical/328493

★ 經濟部標準檢驗局,2022年5月23日。紫外線消毒燈使用須知。取自:https://www.bsmi.gov.tw/bsmiGIP/wSite/ctxItem=100709&ctNode=8155&mp=1

★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,2020年4月22日。消毒靠紫外線?小細節不能忽視。取自:https://www.consumers.org.tw/product-detail-2598143.html

★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(2021, Apr 9 ). Re: Upper-Room Ultraviolet Germicidal Irradiation (UVGI). Retrieved from https://www.cdc.gov/coronavirus/2019-ncov/community/ventilation/uvgi.html


Kommentare


bottom of page